在“所系结合”土壤中成长中的大气物理专业

作者:2013/07/19 09:18浏览次数:29

    编者按:2003年中科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学科专业与对口研究院所的“互动双赢”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这一办学方针赋予新的内涵。“所系结合”这一办学模式由建校初期的行政推动逐渐发展成为双方的自发需求和自觉行动。近期,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物理专业傅云飞教授撰文总结了近年来大气物理专业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所系结合”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现将该文摘录刊发。

                             (党政办公室)

在“所系结合”土壤中成长中的大气物理专业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物理专业 傅云飞 教授

        大气物理专业成立于1958年我校建校时期。和建校时设立的其他专业一样,我专业也是在所系结合的方针下进行的教学和科研,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历来重视大气物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大气物理专业的很多教学任务由该所研究员担当,首任专业主任便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已故的著名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先生。随后大气物理专业历经变动风雨,1971年被整体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0年重新回到我校,成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原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下设的大气科学专业,当时的专业主任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著名大气物理学家周秀骥院士。

      “所系结合”充分体现了教研结合优势,成就了一批顶级人才。近五十年来,大气物理专业为大气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骨干,他们分别活跃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兰州高原大气所、安徽光学机械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如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崇银院士、四极科考专家高登义研究员、防灾减灾专家王昂生研究员等。他们当年均是大气物理专业本科生,深受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点化,学得真传,并在实践中成长。由此可见“所系结合”和教研结合对人才培养之重要性。

        继续“所系结合”办学也是大气物理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先后聘任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曾庆存院士、黄荣辉院士、李崇银院士和中科院安徽光学机械研究所的周军研究员担任大气物理专业兼职博导。他们不但为我专业指导培养学生,而且还亲自来学校为学生授课,讲授“大气低频运动”、“季风和海气相互作用”、“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红外辐射大气传输和大气遥感”等课程,深得学生之爱戴。通过“所系结合”办学方针,及时从中科院对口研究所挑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研究员担任大气物理专业兼职教授是促进大气物理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科研角度看,自2000年以来,大气物理专业通过“所系结合”获得科研项目19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30万元,约占总经费的30%,人均获取校外经费超过54万元。共发表SCI论文20篇、核心刊物论文近40篇。由此可见,大气物理专业通过校外经费支持,特别是“所系结合”争取的经费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互利互惠,近四年来,我们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输送了很多优秀学生,共计13人保送去该所读研究生。但总体看,我们得到了更多支持,学生也获益,如每年有2名本科生到研究所里做本科论文或开展毕业实习,每年有6名左右本科生到研究所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留在研究院所工作。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大气物理专业通过“所系结合”获得了较大的支持和发展。着眼于长远,我们更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各方面建设,通过合作争取更多的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经费。相信在“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大气物理专业将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使教学和科研更进一步,使“所系结合”更加深入,完成好教书育人之重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网站维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技术支持]中国科大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