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至10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60期双清论坛“决定亚洲季风区气候与环境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键过程及复杂系统动力学”在合肥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及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论坛执行主席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北京大学朱彤院士、武汉大学张平文院士共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张朝林、计划与政策局副局长姚玉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论坛执行主席王会军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张朝林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当今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显著,灾害事件频发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关注的国际前沿。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存在强烈的互馈关系。希望与会专家能够紧扣本次论坛的主题,结合地球科学体系梳理工作,深入分析和提炼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今后5-10年重点方向、发展途径和资助建议,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研究范式变革,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姚玉鹏副局长在致辞中对双清论坛的历史、组织方式、性质宗旨进行了介绍,强调双清论坛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战略性学术研讨会议,旨在探索科学前沿,凝练科学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希望与会专家坚持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在思维碰撞中凝练科学问题,同时形成支撑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刘建国院长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表达了通过论坛研讨和后期成果,为气候变化应对以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作出战略性支撑贡献的期待和信心。王会军院士代表论坛执行主席致辞,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决定亚洲季风区气候与环境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键过程及复杂系统动力学”这一主题畅所欲言,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为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安排了2个主题报告、3个专题报告,并围绕“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与机制”“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与人工智能”等3个议题安排了16个报告。与会专家认为,本次论坛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了亚洲季风区地球气候与环境年代际变化的关键过程,对于阐明其中的科学机制、完善相关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和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升年代际变化的科学预测水平,将会产生积极的引领性作用。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刘文清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院士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