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7月23日,由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和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承办单位)等多家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承办的“世界低温生物科技与生命资源库大会”在合肥召开。这是近十余年来该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它是集低温生物医学、生物保存技术、低温保存设备和生命样本库“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国际盛会。本次盛会迎来了国内外500多名参会者,创历史新高。其中128位专家做各类口头报告(外国专家报告80余场,国内专家报告40余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校友、信息学院“大师讲席”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高大勇博士出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国际低温生物医学学会常务理事赵刚博士出任大会执行主席。
本次大会分为低温生物基础研究论坛、干细胞及免疫细胞保存论坛、生命资源保存最新技术论坛、生殖细胞-组织保存论坛、企业家论坛、动植物保存技术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论坛、血液细胞和血液制品保存论坛和基因保存及精准医学论坛,共八大板块。大会接受的口头报告或板报摘要将全部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期刊低温生物学(Cryobiology)。
7月2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召开,由共同主席高大勇教授致会议开幕辞,合肥市委组织部部长钱岩松代表合肥市委与市政府致欢迎辞;大会荣誉主席和国际低温学会主席Jason Acker致辞并授予高大勇教授Luyet Medal奖章,该奖章是2017年低温生物学国际最高奖项,以赞誉高教授数十年来对低温生物学科发展的突出贡献。我校高大勇教授应邀做大会特邀报告一场,赵刚教授做分会场主题报告两场。
会议期间,国际低温生物学会(SFC)前任、现任和候任三位主席,国际生物与环境资源样本库协会(ISBER)前任、现任和后任三位主席、美国血液库联盟(AABB),美国组织库联盟(AATB)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优秀科学家、医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年轻学者和青年学生汇聚一堂,共话学术前沿,共享技术创新,共谋人类发展。
会议期间,国内外众多著名专家学者主动提出与我校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方向进行深入交流,并访问了我校低温医学与医学微系统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我校赵刚教授创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际上颇具特色的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力。在充分了解实验室的基本研究状况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后,专家们对实验室的基础科研积累、硬件条件、仪器研发能力、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研究团队组建和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科研状态以及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不少专家主动提出希望与我校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方向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相关领域的多学科联合技术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我校低温医学与医学微系统实验室30多位志愿者在炎炎夏日里,对参会专家饱含热情、细致周到的接待。他们为此次大会筹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会议前期宣传到组织报名,从会议资料整理到日程安排,等等。即使在合肥40℃的高温天气下,志愿者们依然热情高涨,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中外学者们的接待、入住、注册签到、资料发放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大会的第一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大会的圆满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方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本次大会汇聚了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低温生物学家,促进了低温生物学科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世界低温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大幅提升了我国在低温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附:国际低温生物学会简介
国际低温生物学会(Society for Cryobiology)于1964年在美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低温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生命资源冷冻保存尖端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是低温生物医学领域里成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学会汇聚了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低温生物学家,促进了低温生物学科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成为全球低温生物医学相关产业的创新阵地和技术源泉。
低温生物科技与生命资源库已成为现代精准医学、动植物保存、生物科技研究与发展等众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支架工程”。对国家而言,生命资源的储备和再利用如同能源资源一样,战略意义重大。发展先进低温保存技术,开发高端低温保存仪器和设备刻不容缓。只有依托低温医学技术的发展,建立生命资源库(包括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和各类疾病样本),方可为医学应用、生物科技、药物开发和疾病研究提供保存完好、必不可少的生物材料。
(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