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夏令营(紫金山天文台)举行

作者:2016/07/20 05:56浏览次数:59

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一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于7月13日至18日在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35所全国知名高校的50多名优秀大学生。

7月13日上午8点,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紫台416会议中心举行,紫台副台长、中国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常进研究员,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倪瑞分别致辞,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科大及紫台的研究生教育现状、培养理念,希望学子们珍惜参加夏令营的机会,认真学习,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开幕式后,常进研究员以《空间探测暗物质粒子》为题,介绍了暗物质探测方法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概况;史生才研究员做了《超导探测器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超导探测器、太赫兹探测器的相关内容;范一中研究员、韦大明研究员、郑宪忠研究员、吴德金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宇宙物理学研究前沿及“悟空”团队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宇宙伽玛射线暴》《星系的故事》《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研究》等精彩学术报告。老师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天文科学的奥妙,深入浅出的演讲激发了学子们对天文学研究的兴趣,让营员们深感天文学的魅力,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营员们在短暂的午休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下午的报告会中。下午首先由魏俊杰博士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能时域天文团组”》报告,介绍了吴雪峰研究员领导的高能时域天文团组在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概况。季江徽研究员、马月华研究员、宿英娜研究员、封莉副研究员、孙荣煜博士分别作《行星科学:一个充满活力的前沿科学领域》《太阳系小天体观测和研究》《太阳风暴》《感知太阳爆发》《空间碎片的观测方法与动力学研究》等学术报告。营员们认真聆听报告,为紫台老师们对科研、对天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

 
报告会现场,营员积极提问

晚上,营员们来到太平门进行观星活动。营员们仰望星空,不由得感慨宇宙的神秘与广阔。

 
营员们在太平门调试望远镜并观测星空

7月14日早晨,在研究生志愿者的带领下,营员们来到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参观了天文台并观看了天文球幕电影。下午,营员们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在中国古天文仪器和陨石博物馆,了解中国天文的孕育、发展历程。营员们赞叹道,从前只能在历史书中见到的仪器,今天呈现在自己的眼前,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营员们参观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

 

为了更好地感受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营员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馆内的珍藏让同学们从远古的恐龙时期穿梭时空来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每一件展品都印证着那个时代的丰富文化和沧桑历史。

营员们参观南京博物院并合影

7月15日,营员们迎来了本次夏令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双选会”。首先,研究生部吕静主任为营员们详细介绍了紫台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包括四大研究部概况以及紫台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情况。之后,营员们前往各团组、实验室与导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认真细致地就营员们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营员与导师交流

7月16日,雨过天晴,营员们一大早便踏上了前往盱眙观测站的旅途。盱眙天文观测站是我国唯一的天体力学实测基地,主要从事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实测研究。到达目的地后,营员们参观了盱眙站口径为105/120厘米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和口径65/73厘米水平式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营员们实地参观了望远镜的主控室,通过实际接触丰富了对天文学的感性认识,亲身感受了野外观测的不易,对坚守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表达了钦佩之情。

 

营员们参观盱眙观测站并合影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生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网站维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技术支持]中国科大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