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时间:2013-07-10

  200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于12月19日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的“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名列其中。

  为了提高我国在量子信息这一高新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973”项目和“量子调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经费支持下,围绕“光学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这一核心课题,耕耘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

  今年年初,潘建伟小组在《自然·物理》上发表论文,成功制备了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单向量子计算机,刷新了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记录,成果被欧洲物理学会和《自然》杂志等广泛报道。在四月份,该小组提出并实验实现不需要纠缠辅助的新型光学控制非门,减少了量子网络电路的资源消耗。九月,该小组利用光子“超纠缠簇态”演示了单向量子计算的物理过程,实现了量子搜索算法,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最近,该小组又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1219出版的美国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标志着我国光学量子计算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工作已经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07年3月,潘建伟教授应邀和美国UIUC大学教授P. Kwiat,NIST教授D. Wineland,维也纳大学教授A. Zeilinger一起在美国物理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量子信息的最新进展。潘建伟教授还应邀在美国《光学和光子新闻》刊物上撰写了关于光学量子计算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1月16号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中国崛起”的专栏中,以“量子比特的操纵能手”为题专门介绍了该小组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据悉,获得“2007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10项成果是:北京大学主持的“禽流感病毒可以母传胎儿且造成多器官感染”;北京大学主持的“高端彩色打印控制关键技术”;北京工业大学主持的“首次发现共价键晶体及非晶结构-维纳米材料的大应变塑性形变”;北京交通大学主持的“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南开大学主持的“一株重要采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破译和重油降解分子机制的研究”;清华大学主持的“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厦门大学主持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催化剂”;云南大学主持的“中国南方早寒武世带附肢的冠群甲壳动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的“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持的“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预测”。

                      (微尺度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