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我校设立“黄鸣龙教授”奖学金

作者:2013/07/12 04:48浏览次数:22

        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沈兆雷副所长一行三人受姜标所长委托与我校签署了设立“黄鸣龙奖学金”协议。签字仪式在校办公楼第四会议室举行,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出席了签字仪式,学生工作部朱灿平部长、研究生院张淑林副院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负责人和部分老师参加了签字仪式。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我校设立“黄鸣龙奖学金”,旨在弘扬黄鸣龙先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为祖国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高贵品质,鼓励我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献身我国有机化学科学事业;同时,也是落实“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支持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有机化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实际举措。

       根据“黄鸣龙奖学金”章程,该奖学金自2006年6月起执行,暂定执行期5年,每年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三年级本科生中评选5人,每人奖学金5000元。

       签字仪式上,许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感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对我校的支持,也转达了郭传杰书记对上海有机所的谢意,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内容更加实质性地向前推进,尤其在联合争取和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凝聚双方力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沈兆雷副所长在讲话中指出,“黄鸣龙奖学金”的设立是上海有机所与中国科大推进“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的实质性产物,也是双方共同创建的“绿色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相信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指导下,相互信任、真诚合作,一定能结出双赢互利的硕果。

       黄鸣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原浙江医科大学前身、现浙江大学医、药学院)。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41年—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南联大兼职教授。1945—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作访问教授。1952年—195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室主任。曾任中国药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四面体》杂志名誉编辑。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鸣龙教授长期从事甾体和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在甾体化学研究中,发现了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发现山道年的四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使后来国内外在解决山道年和一类物的绝对构型和全合成有了理论依据。他在40年代改良了KISHNER WOLFF还原法,被称为“Huang Minlon改良还原法”,已编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利用薯蓣皂素为原料,七步合成了可的松,并很快投入了生产,是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1966年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后又研制了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和其他几种主要甾体计划生育药物。甾体激素的合成与甾体反应的研究获得了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网站维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技术支持]中国科大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