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张家铝、张裕恒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者:2013/07/19 09:18浏览次数:14

  日前,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中国科技大学张家铝、张裕恒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另据统计,本次当选的院士中,李洪钟、王大成、魏奉思、黄民强等四人为我校校友。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5年增选名额限6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共产生有效候选人295名。院士们经过充分讨论、全面评审,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
  此次增选的院士包括8位数学或物理学家、9位化学家、12位生命科学和医学家、7位地质地理学家、6位信息科学家、9位技术科学家。 
  根据中科院公布的名单,新当选院士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9岁,60岁以下的占47.1%,平均年龄58.7岁,是1991年院士增选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低的一次。经过此次增选,中科院院士总人数为707人,平均年龄72.37岁,其中60岁以下79人,占11.17%,50岁以下29人,占4.1%。

                              (新闻中心)


    附:张家铝、张裕恒院士简介

  张家铝 天文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38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长期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辐射机制研究中,与合作者导出了弯曲磁场中的普遍公式,把同步辐射和曲率辐射这两种很重要的辐射机制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应用到γ脉冲星等问题,还进一步导出同步-曲率辐射的量子化公式。与合作者将电子对过程引进到吸积盘理论中,成功地解释了天鹅座X-1硬X射线难题。在中子星的热演化问题研究中,与合作者提出中子星可以通过平衡态调整释放引力能和应力能的新加热机制,被同行认为是几大加热机制之一。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中,与学生最先给出了星系群-群相关函数。还发现塌缩球产生的只是瞬时奇点,并不导致真裸奇点出现,对这一难题的解决起了推动作用。

  张裕恒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38年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导材料晶体结构中的非公度调制,通过元素替代实验,提出主要物理原因是Bi2O3层和钙钛矿层晶格失配,并对Bi系材料的相分离现象和元素替代效应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通过适当掺杂和物理测量,判定Mn基氧化物中的载流子是晶格极化子而非磁极化子,并提出了这类材料中极化子导电向跳跃导电转化的物理模型;通过掺Cr样品物理测量,提出Mn基氧化物中的双交换机制;提出用电子自旋共振来观测巨磁电阻材料中相分离的方法。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网站维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技术支持]中国科大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