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际合作管理与发展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科大召开

时间:2013-07-12

       中国科学院2005年国际合作管理与发展工作会议于9月8日至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中科院副院长陈竺,中科院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姚为克、外交部外管司潘瑾、国家外专局经济司李莉出席会议;中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副校长侯建国,秘书长汪克强,校长助理窦贤康、尹登泽出席了开幕式。中科院副秘书长郭华东主持开幕式。来自中科院院属85个单位的代表和国际合作局以及中国科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侯建国在简短的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科技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各位领导表示欢迎。他说,随着我国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视,国际合作的目标、任务和形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科技大学正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一过程也是学校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逐步进入国际学术主流的过程。中国科技大学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各院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进程。

    陈竺从全球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我国科技发展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角度,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国际合作和认识国际合作规律、特点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科学院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科技界通过不断发展国际合作,增强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全球科技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领域更加广泛,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合作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国际合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国际合作在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中,利用好当前的机遇期,利用好资源,提高我国和中国科学院自主创新能力。

    陈竺指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经过一期、二期的建设,中国科学院的整个科学和技术生产力在研究所这一级,特别是研究团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在即将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阶段,中国科学院提出要在院层面以“1+10”基地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借助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引领科技重大创新方面,在重点做好国家思想库方面增强国际合作;要重视跨所的重大国际合作,甚至是跨领域重大国际合作的新的组织方式,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合作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水平和人才队伍水平。

    陈竺说,中国科学院要实现更高程度的国际化,必须更多吸纳国际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利用国际合作促进国内合作,不断加强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我国的创新主体,建立中国的自主创新体系。

    陈竺强调,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合作是国家科技合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方面。中国科学院应该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中的一面旗帜,成为维系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如何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以重大计划为驱动,将科学前沿与国家需求更好结合起来,在基础科学的重大科学工程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尤其要在“1+10”基地上,针对国家的瓶颈问题,包括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政策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来加强研究,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国际合作的规律,组织好国际合作计划,不断开创中科院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郭传杰在讲话中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海外人才的引进以及国外科技发展的历程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项目、人才、资金,包括了科技组织的关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资源,以人才为载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深刻和巨大的。近年来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建设以来,中科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有力地促进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但中国要想成为国际科技强国,仅依赖经济上的投入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制度和文化作保障,管理制度和科学文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软资源。

    郭传杰强调,要实现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目标,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保证和文化支撑是不可能的。办科学和办工厂是不一样的,办工厂只要在一个地方建好了场所,把流水线建好了,有了工人和管理人员就可以了。而研究所和大学是不行的,科学传统的转移比知识的转移更难,这种科学传统在这个地方是这样的,换个地方移植就很难了。 他指出,中国科技改革20多年来,每个去国外工作、学习一段时间的人,带回来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本身,还有那里的科学领域中非常好的东西,就会用其中比较好的方法来管理。要实现中科院三期工程的持续、跨越发展,就必须要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但国际合作不仅仅是派人到国外去,还要与外国共建研究所、研究基地,共同实施国际项目,这样就能把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文化带回来,促进和提升我们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中科院的重大发展问题,以至于为全院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大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会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举良受中科院副秘书长郭华东委托,宣读了《有效吸纳国际科技资源,推进我院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主题报告。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作了题为《“十一五”期间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工作的思考》的报告,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姚为克作了题为《“十一五”国家科技国际合作战略思考》的报告,外交部外管司潘瑾作了题为《我国外事管理工作规范》的报告,国家外专局经济司李莉作了题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介绍》的报告,邱举良作了题为《加强宏观指导和外事管理,促进国际合作协调有序发展》的报告。光电院的李传荣、半导体所的俞育德、新疆生地所的陈曦、大气物理所朱江、上海生科院的吴家睿、近代物理所的谢铭、昆明植物所杨永平、广州分院的黄宁生等分别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结合陈竺、郭传杰的讲话和大会的主题报告,联系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就如何加强新形势的国际合作管理与发展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9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各小组汇报了讨论情况,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举良作了总结发言。他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是创建一流研究院所的重要举措,高效率的国际合作管理是高水平合作管理的重要保障,在中科院即将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三期工程阶段,我们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有效汲取国外新的科学与管理理念,有效吸纳国际科技资源,解决我国大科学工程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解决我国战略高技术研发问题,解决我国公益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使我院的研究机构在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实现科研人才的国际化、科研工作与科研手段的国际一流、管理机制和学术环境的国际接轨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创新三期的跨越发展做好基础性准备。

                          (宣传部  新闻中心)